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我的二本学生》折射普通年轻人的生存状况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却咏梅)黄灯是近几年非虚构写作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作家之一,她的新著《我的二本学生》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黄灯曾在一所二本院校从教15年,长期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的师生交流,使黄灯成为这个群体成长变化的见证者,她认为,“二本院校的学生,从某种程度而言,折射了最为多数普通年轻人的状况,他们的命运勾画出年轻群体最为常见的成长路径。”这使她决定通过创作,以自己亲身带过的学生为切入视角,尝试向广大的读者描摹一群年轻人的生活剪影。

《我的二本学生》折射普通年轻人的生存状况

黄灯(左一)和学生在一起

在《我的二本学生》中,黄灯首先在时间上做了一组对比,这里有她上大学时所在的1992级,有她当班主任所带的2006级和2015级。黄灯在考察学生毕业后生活的境遇时,并不拘泥于专业、性格、家境等要素,而是借用经济学的分析指出,在过去20年中,就业机会和房价高低对年轻人的生活影响很大。

黄灯做的第二个对比是空间上的,也就是学生的生源地、家庭流动情况对他们就业去向和人生目标的设定将产生一定影响。1992级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份职业做到底,很少更换流动;2006级的学生因为从小就处于社会的变革中,适应并享受到了城市化过程中的福利,也付出了与父母长期分开的成长代价;2015级的学生已经完全适应了流动性强的生活,偶有例外的孩子被打工父母带在身边,也会在城市中不停辗转漂泊,他们已经想象不出还有不用租房的生活。黄灯聚焦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尤其是比较偏远的农村孩子,他们能考上二本院校已经实现人生的第一次跨越。

第三个对比建立在学生的不同家庭来源上,黄灯介绍了她班上的“广东学生”和“深漂二代学生”。广东本地的学生秉承了岭南文化重乡土的观念,毕业时广州深圳就是他们的第一城市选项,还有很多学生愿意考公务员或者回家经营家庭作坊。“深漂二代学生”是非常特别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经过多年的奋斗渐渐站稳脚跟,给孩子提供了稳定的学习环境。但因为从小看着父母的艰辛,“深漂二代学生”毕业后更渴望一份精致和安稳的生活,不愿意打理父母的小企业。这一组对比实现了黄灯对于20年社会新旧交替中、地域文化与都市文化碰撞中,缓慢与迅疾的复杂追问。

书中更真切动人的是一个个具体学生的采访日志。在这些用学生名字命名的章节中,大量的个体访谈向读者倾吐着他们对高考的心有余悸;他们对大学城市生活的生疏和对就业的慌张;他们与父母兄妹之间交流的阻和畅,与故园乡土的亲和疏;他们对于网络文学和游戏的依赖,对于新媒体时代的适应和迷失;他们对于公务员和考研之间的权衡,对于安稳和漂泊的抉择;还有他们对人生、对父母,乃至国家责任的担当……在这些极为细致和具体的生命切片中,我们看到的已经不再是二本学生,而是85后、90后这一批年轻人。他们所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并没有将他们彼此区分很开,反而成为他们共同面对的课题。

《我的二本学生》折射普通年轻人的生存状况

《我的二本学生》

黄灯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我的二本学生》折射普通年轻人的生存状况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