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丹心育桃李 岁月谱华章——记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二中学教师赵洪涛

2020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

编号:58  姓名:赵洪涛

丹心育桃李 岁月谱华章——记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二中学教师赵洪涛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28年党龄的赵洪涛,在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不忘初心、静心知路,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用独守岁月静好诠释着红色圣地、国家级贫困县高考状元县人民教师博大的教育情怀。——题记

会宁自古崇文礼贤,尚学重教,教育始终是会宁文脉延续和精神寄托的根与魂。自恢复高考以来,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走出了11万余名大学生、5000余名硕士、1000余名博士、100余名博士后。“西北教育名县”“高考状元县”的教育辉煌,是一代又一代甘为人梯、矢志奉献的会宁教育逐梦人用丹心、智慧和汗水铸就的成果。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是会宁教育文化和修身立德的底色。赵洪涛出生在这里,求学在这里,从教在这里。从教30多年来,他始终深爱着这片黄天厚土上的莘莘学子,深受学生爱戴、教师信赖、家长称赞和社会好评。

丹心育桃李 岁月谱华章——记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二中学教师赵洪涛

甘洒心血,播种希望

1989年,21岁的赵洪涛从师范院校毕业后回到他深爱的家乡,踏上了教师生涯第一站——甘肃省会宁县太平店中学。

小时候用鸡蛋换铅笔,宁愿挨饿也要用口粮换书本的赵洪涛站在讲台上,一下便读懂了眼前一双双纯真的眼睛。从孩子们的眼神里,赵洪涛看到了一种渴望、一种坚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在会宁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要想改变命运只有刻苦读书,也唯有教育可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此时的赵洪涛明白,自己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魂牵梦绕的事业,能够让更多的孩子走出这片贫瘠的大山,过上幸福日子的神圣而伟大教育事业。

这一坚持,就是30多年。

不管是作为班主任、年级主任,还是校长,赵洪涛都深深感到肩负着沉甸甸的教书育人职责。讲台上,书桌旁,生活中,他以一颗不倦的爱心,用滴滴汗水浇灌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多年前,正在读高一的小刚突然有了辍学的想法。原来,因母亲去世、父亲重伤、弟弟尚小,沉重的家庭负担一下压到了小刚身上。

赵洪涛得知情况后,马上找到小刚,苦口婆心地劝其坚持上学,又联系了熟悉的专科大夫为小刚父亲诊治,掏尽身上所有的钱为其父买药,并向学校申请免除小刚的学杂费等,缓解他的就读压力。同时,赵洪涛向学校争取了一间单身宿舍供小刚父子使用,便于互相照顾。小刚终于能够安心学习

三年后,小刚考入理想的大学,赵洪涛依旧每年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拿出5000元予以资助,一直到小刚大学毕业找到工作。为减轻小刚的心理负担,他用善意的谎言告诉小刚,一直以来资助他的是位慈善企业家。直到后来,小刚在同学的聊天中才无意得知,是赵老师在用他微薄的工资资助他上学,泪水模糊了双眼……赵洪涛接起了电话,只听那头熟悉的声音哽咽着:“谢谢您……我最挚爱的赵老师!”

寒来暑往,春夏秋冬,在多少个黎明里赵洪涛迎着晨曦到校,在多少个深夜他又伴着星光回家。每天赵洪涛跟自己孩子见面只有两顿饭的时间,很少有交流。

有一次吃午饭时,孩子噘着嘴,用羡慕而又责备的口吻跟他说:“爸爸,你什么时候才能像我们班小强爸爸那样,每天送我上学,接我放学,陪我写作业,给我开家长会呀。”看着孩子委屈的眼神,赵洪涛慢慢放下饭碗,轻抚着孩子的小脑袋,眼睛像吹进了沙子一样难受。

在常人看来这是“为别人家孩子忘记自家孩儿”,但这又恰恰是一位人民教师高尚职业情操的体现,更是一位贫困县老师爱学生胜过爱自己孩子无私精神的见证。

这种爱,静如流声,在心灵间传递;这种爱,昭示着一位老师的精神力量,包容了赵洪涛教书育人的全部内涵。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赵洪涛深知,知识和能力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人才的培养者,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提升能力,才会有教学之乐,而无育人之苦。

自参加工作以来,赵洪涛十分注重通过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来活跃自己的课堂。在繁重的管理、教学之余,他不断加强专业学习,研读教育理论和专业杂志,数十年如一日地自我充电。从最初的中师,到大专,再到本科,最后成为会宁教育界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他根据教学经验总结的“听—读—品—说—吟”古诗词五环节教学方式,方法新颖,妙趣横生,深受学生欢迎。

学生小梅初入高中时,其它学科成绩都在90分以上,但由于语文基础薄弱,阅读理解能力差,成绩一直超不过80分。小梅很是苦恼,甚至出现了恐惧语文的心理。赵洪涛了解情况后,与小梅进行了多次交流,让她相信其他学科成绩不错,语文也一定能够学好。

通过沟通、观察及试卷分析,赵洪涛发现小梅比较喜欢古诗词,就引导小梅把文言文和古诗词学习作为突破口,将古诗词吟诵法发挥到极致,通过吟诵拓宽阅读训练,提升了小梅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成绩也逐步提高,并较好地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同步提升。高考中,小梅以138分的高分,取得全县语文第一名的好成绩

赵洪涛老师的每一堂课都栩栩如生、令人难忘,受到学生们的一致赞誉。已在北京师范大学就读的小燕同学发来短信说:“赵老师,都有一年没听您的语文课了,听您的课是一种精神享受,多想再听听呀!”

2006年5月,赵洪涛作为甘肃省唯一代表,在沈阳举办的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古诗词吟诵法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同时,研究此方法的课题被评为甘肃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并通过甘肃教育厅《园丁报告》和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向全省、全国推广。鉴于他教书育人的突出贡献,被评为“甘肃省首批正高级教师”“省优秀专家”“陇原名师”“特级教师”,成为全国有名的学者型教师。

一路走来,赵洪涛始终坚持理论实践结合,教学教研并重,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主持完成了三项省级重点课题。2019年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发言谈到管理经验时,得到同行和学院老师的赞叹,并受邀录制了《发扬“三苦两乐”传承长征精神——甘肃省会宁二中办学实践与探索》专题讲座,用于全国教育干部、教师网络培训学习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育是一种真情的付出和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以孩子一样的心去和孩子平等地交流、接触,才能谱写出躬耕教诲的育人篇章。

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学生很多,使得教育管理学生的难度不断加大。但赵洪涛坚信,只有想不到的方法,没有管不好的学生,倡导老师们通过“抓大放小”“攻心启智”“非暴力沟通”“换位思考”“家校和谐沟通”“驱力诱因”等管理方式,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

学生小凡,高一入学军训时未按规定穿校服,且不服从管教,顶撞教官。班主任发现后协助管理,小凡不但不服从,还大发脾气要离校。时任年级主任的赵洪涛走过去拍了拍小凡的肩膀,小凡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周边教官、班主任都想指责小凡,但赵洪涛摆了摆手,和蔼地对小凡说:“如果你觉得不舒服,这会儿也不想在操场参加军训的话,就跟我来办公室吧。”

在办公室,他“避重就轻”地指出小凡不穿校服的错误,并耐心说清楚学校的规定和穿校服的好处,然后和小凡左一句右一句的拉起了家常。谈话中,赵洪涛得知小凡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溺爱得不得了。他便语重心长地告诉小凡,让家长先领他回去,回家再思考思考今天的事情。小凡家长来了,赵洪涛只说:“也没啥事就是没穿校服而已,让明天换好校服再来。”

小凡返校后,赵洪涛再给小凡家长打电话了解情况,得知小凡因父母离异,受打击比较大。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赵洪涛采取家访、谈话、成绩分析、一起吃晚饭、一起散步谈心等方式,对小凡的问题进行“温和式”纠正解决,小凡从心底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对自己以前的行为懊悔不已。从此小凡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担任了班干部,最终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赵洪涛常说:“为人师,为人父,既然遇见,缘分不浅。”因此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鼓励支持每一个孩子,使其在高中三年能够快乐成长、专心学习,为其进入下一个平台倾心助力。对一些家庭困难的孩子,进入大学后赵洪涛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持续关心帮助。

赵洪涛是一盏点亮学生人生、理想的明灯。在北京航天五院工作的小强同学给赵洪涛发来的短信里这样写到:“讲台上,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撒下心血点点;校园里,风霜雨雪,扶稚助弱,育出新蕊亭亭!”

承载使命砥砺前行

30年语文课,21年班主任,12年年级主任,7年校长,无论哪个岗位赵洪涛都力争做到一流,这种教书育人的精神,像火种一样,在这片文化底蕴厚重的热土上燃烧、蔓延,生生不息。

自担任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校长以来,赵洪涛立足会宁教育,尽一切所能向发达地区学习经验,同时大力宣传会宁教育。2019年,他作为甘肃省唯一代表,应邀和国内十五所高中、五所大学校长赴美国西雅图参加了中美大学—中学教育圆桌论坛,分享了会宁教育精神与会宁二中办学经验。

时间的年轮,始终刻印着奋斗者的足迹。赵洪涛带领二中人始终秉持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托举起万千学子的成才期盼和家乡父老的脱贫梦想,用优质的教育为全国高等院校输送了3万多名优秀学子;始终凝聚精神激励发展的共识,以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品格,持续实践着“三苦两乐”教育精神,不断丰富着会宁教育内涵,为会宁教育品牌的价值铸造和社会风气的持续向好做出了突出贡献。

如今,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甚至世界各地的二中学子,始终铭记“博学明德,求实创新”的校训,听党话跟党走,忠诚于党的事业,在不同的领域为党和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一部会宁二中的发展史,就是会宁教育事业拾级而上、高歌奋进的真实写照,建校40周年学校成功创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建校50周年学校成功创评“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半世纪风雨兼程,五十载桃李芬芳。一所县级中学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全省基础教育界都为之震动。

甘肃省委书记林铎曾在《开创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写到:“长征会师地会宁县‘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三苦两乐精神’,就是全省上下乃至西部欠发达地区抓教育的真实写照。”这是对会宁教育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更是对赵洪涛这样的会宁教育人的巨大鼓舞和有力鞭策。

当走进会宁,走进朴素的农家院落,走进书声琅琅的校园,走进会宁人的心灵深处,在细细的探寻中就能体悟到教育的根基、教育的源流、教育的深厚底蕴和教育发展的真正动力。

在这里,没有任何一项事业能够像教育这样寄托着如此多的希望,因为它联系着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勤劳人们的当下和未来,沟通着现实和理想;没有一项事业能够像教育这样承载着如此之重的使命,因为它不仅成就了这里的孩子和家庭,而且还繁荣着乡里,改变着县情。

赵洪涛始终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的指示精神,用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技艺耕耘不止,展示出对事业的忠诚和执着;用毕生的心血和辛勤的汗水教书育人,为共和国山区教育事业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用三十余载踏雪无痕般默默地付出,诠释着贫困山区一线人民教师的平凡与伟大。

走出大山,曾是他的心愿,但他却忘不掉山中孩童眼眸中的期盼。拓荒杏坛三十年,几多暑与寒,月缺月又圆。他站立过的地方,喷发出知识的甘泉,让那座校园里的国旗更加鲜艳。虽半生筚路,一世蓝缕,他却无悔无怨,守望着的山川,学风存续,文脉相传。

走出了大山,回望家乡,在学生们眼中赵洪涛就是那座像父辈们一样最坚毅、最温暖、最让人依恋的山!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丹心育桃李 岁月谱华章——记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二中学教师赵洪涛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