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云”课堂:数字化学习时代教育传播的新路径

数字化学习时代,“云”课堂作为我国教育传播系统中的新型教育媒介,为学习者打造网络化学习新生态的同时也推进了我国高校教学改革进程。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当前我国教育体系在打造“云”课堂时依然存在着观念与方法上的一些误区,很多“云”课堂在实践过程中窘态频出,且依然停留在形式与内容“两张皮”的层面。基于这一问题现状,可以将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的“智能媒体传播”课程作为研究案例,通过对其教学设计的解构剖析,总结教学资源与教育技术的融合经验,以期为“云”课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意义。

数字化语境中,把握学生社交心理

当前,我国接受线上教学的主要对象集中于出生就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原住民”群体,数字化早已成为这一群体熟知的生存方式。较之于现实,网络环境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表达欲。教育工作者应当在线上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注意到学生较强的数字化交流能力和网络交流欲望,以学生兴趣引领课堂学习。在“智能媒体传播”教学案例中,课程每一讲都设置了教师答疑区、学习交流区和综合讨论区,通过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挖掘教学内容背后的隐性知识。线上课堂中的学习社交行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与课堂中其他人的信任关系,由此产生的共同体心理则可以强化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学习的关注。

依托教学技术,建构网状知识结构

传统课堂模式下教师大多将知识以线性结构传递给学生,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在认知事物时往往会有概念迁移现象出现,线性结构的知识框架并不能契合学生在认知中的思维活动轨迹。由于不同知识点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架构实际上更趋向于网状结构形式。网络教学平台的超文本特性恰恰为学生建构网状知识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对于教学结构的设计也应紧密贴合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结构。以“智能媒体传播”课程为例,该课程通过超文本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组织与管理。从学习内容来看,该课程在视频内容的基础上迁移概念,并将迁移内容以富文本或文档形式预置于该讲学习界面上。从教学结构设计来看,课程利用网络平台超文本特性整合视频内容、文本内容、单元小测、章节考试等版块,利于学生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进行浏览。在教学设计中,教育工作者应当通过对平台功能的合理利用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达到“1+1>2”的最优效果。

善用平台功能,弥补线上学习缺失

众所周知,由于面对面交流可以通过传达手势、表情、语气等非语言线索使交流者有效感知对方的表达,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最具有社会表征的沟通渠道。从传播学视角观察线上教学,我们不难发现线上教学的实质其实是媒介辅助下的信息传播活动,其弊端就在于交流中非语言线索的部分缺失,这种缺失可能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程度的降低。“智能媒体传播”课程则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塑造情境化学习环境,从图片视觉、文字视觉、视频视觉、语音听觉多个方面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在线上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应当有意识地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多种功能打造情境化学习环境,增加课程中非语言线索的使用空间,有效弥补课堂临场感的缺失。

教育传播系统中,技术从来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媒介,而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支持工具和有机组成部分。展望未来的“云”课堂建设,设计者更应通过正确认知学生在“互联网+”时代的自我学习能力、精准把握学生的心理现状、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弥补线上课堂中的交流缺失,实现高校优质教学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作者段鹏,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副校长)

北京教育》杂志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云”课堂:数字化学习时代教育传播的新路径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