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路过山、路过云,只为捎给学生一声问候”

举目望去,大山连着大山,山顶上云雾茫茫。一路蜿蜒曲折、颠簸摇晃,经过近2个小时的路途,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周明华到达了此次家访的目的地之一郧西县六斗村。

“我们这是路过山,路过云,只为捎给学生一声问候。”周明华说。

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共有3000多名学生,80%左右都来自县中心周边的乡镇。孩子们现在怎么样,学习上有什么困难,时刻牵挂着老师们的心。在郧西县教育局组织下,4月以来,学校组织全校234名教师,对全体学生开展家访活动。

“学生是老师最大的牵挂。开展家访活动,旨在架起学生与老师之间加强沟通的桥梁,也为后期安全复课打好基础。”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殷均忠说。

为了心中的牵挂

4月11日,路遇堵车、施工、限时放行等突发状况,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徐新荣一行花了“去了趟北京的时间”才赶到信息闭塞的泥沟集镇。匆匆用过餐,老师们兵分四路,深入大山里的村子入户家访。

还没下车,徐新荣便看到一个穿着校服的清瘦小姑娘捧着一沓作业本,站在公路边朝他们招手。一下车,刘时欢就把作业本恭恭敬敬地递了上来,让徐新荣检查。

“为什么非要在路上看作业呢?到家看不行吗?”徐新荣问。刘时欢有点愧疚地说,从公路到她家还有两三里的山路,怕老师时间紧,来不及。这个场景让徐新荣难忘。

湖北口回族乡位于鄂西北边陲,是典型的高寒乡镇,也是离校最远的学生的家。4月5日上午8点,经过近3个小时的路程,王绪忠等15名教师到达湖北口回族乡集镇,随后老师们便分头进行家访。

令王绪忠感动的一幕是,“同学们都盼着老师来,他们提前在家门口等着,甚至在村口或路口迎接老师”。

由于山路险峻,家访途中,老师们通常要换乘多种交通工具。路况好的情况下驾车前行,遇到不能通车的路段,大家就搭乘“摩的”,到了连摩托车都不能通行的地方,大家就步行。王绪忠说,家访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赶路上。没时间坐下来吃饭,老师们就拿出事先准备的面包、饼干边走边吃,只为节约时间,能多走访几个家庭。

“早日完成学业,把爷爷奶奶接出大山”

家访时,老师们手中都拿着一张清单,详细标注着需要家访的信息,包括学生家庭信息、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学生上网课情况及心理动态等。而让老师们触动的,却远远不止是清单上的内容

在交谈中,徐新荣了解到,刘时欢的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她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孩子很懂事,遇事总是替他人着想,学习认真踏实,在班上是班长,在家里是爷爷奶奶的主心骨和小棉袄。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快点长大,早日完成学业,把爷爷奶奶接出大山。”徐新荣说。

这样的一些细节总让老师们动容。徐新荣记得,高二学生马妮家,最引人注目的是几乎一整面墙的奖状。马妮的妹妹说,“要像姐姐一样好好学习,才能去城里生活”。学生陈莉的父亲身患乙肝和严重的胃病,家徒四壁,陈莉看出了徐新荣眼里的担忧,说“老师放心,我一定会坚持完成学业,我是家里的老大,我要做表率。”在白果沟村一处安置点,学生闻显燕拿出作业给周明华检查,作业本整整齐齐,写了四五本……

徐新荣用“雏鹰”形容这群孩子:每一只雏鹰的成长过程都是一个血泪故事,每一个大山里的孩子也都有一段心酸的成长历程,雏鹰最终练就出了搏击长空的翅膀,身处大山的孩子也能有更好的未来。”

教育,改变命运的力量

经过第一轮家访,老师们了解到,部分家庭由于学龄孩子多,因为贫困而没有足够的学习终端。学校拿出10万元,为56名贫困家庭学生购买了平板电脑。学校还专门划拨资金,用于发放教师差旅费和专项绩效考核,确保家访活动走深走实,也督促老师们带着问题家访,并在家访中进行反思。

“这里除了大山,还是大山,就是这些山把这里的人们与外界阻隔,党中央的精准扶贫政策改变了这里的一切。”在与学生谈心时,周明华深切感到,“扶贫先扶智”,不仅要靠政策,更需要这些孩子自力更生,用教育的力量改变命运。

走访了15个学生家庭后,教师延洪全心里有点五味杂陈。“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但不是绝对因素,最重要还是在孩子的心里有没有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意识和态度。”延洪全说,“我想这就是教育的意义,也是教育的责任,尤其是职业学校,在教会学生一项技能,让他能够体面生存的同时,更要为他未来的幸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殷均忠同样表示,对贫困家庭和贫困孩子来说,技能是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是改变家庭现状的金钥匙。让这些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职业教育人的责任和使命。(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记者 王家源 通讯员 彭晓映 王珊珊)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路过山、路过云,只为捎给学生一声问候”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