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化“疫情危机”为“思政契机”

东华理工大学将抗疫一线鲜活素材与课程紧密结合,在战“疫”中打造思政“金课”。日前,该校“近现代史纲要”课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周成莉老师在生动讲述近代中国人民的战“疫”故事后引出当前14亿中国人的战“疫”故事,让同学们更加坚定战“疫”必胜的信心。

“用好、用活战‘疫’的鲜活事例和先进事迹,不能就事论事,要就事论‘势’、就事论‘是’、就事论‘世’、就事论‘示’……”近日,东华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柳和生撰写的理论文章《以“四论”做好大学生战“疫”思政工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同时,学校党委第一时间制定并落实《关于疫情防控背景下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案》,把战“疫”素材融入思政教育,全面推进“三全育人”,集中展现了学校化“疫情危机”为“思政契机”的深度思考和有益探索。

人人皆育人之人

每天早上五点,大多数人还在熟睡,东华理工大学北区食堂阿姨张新红跟同事们早已开始繁忙的早餐准备工作。即使留校学生不多,消毒、做饭、打饭、量体温、搞卫生……这几个步骤“张新红们”还是要不停重复到晚上七点。

“放假前我们还在讨论年后换班要干点啥。突然疫情来袭,我们就成了为留校师生提供饮食保障最重要的人,我们必须坚守!”忙了一年的张新红,本可以在春节假期好好放松。但疫情暴发后,她和同事们主动放弃轮休,承诺坚持到战“疫”胜利的最后一刻,“我们要让每一位留校学生都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一日三餐成了我们的头等难题。要是没有他们的辛苦付出,我根本没有办法安心复习。”留校备战考研的彭江峰同学看到食堂忙碌的身影很是感动,“他们用无声的行动教会了我什么是敬业和奉献。”

这只是学校全员育人的一个缩影。食堂师傅、宿管阿姨、保洁工人、保安大叔等后勤工作人员都被纳入育人体系中,和校领导、党政干部、专任教师、辅导员等一道化身疫情防控“检查员、宣传员、守门员、快递员、配送员”,冲上思政第一线——

开学伊始,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成员纷纷“空降”到一线的专业、班级,带头在云端给全校791个班级组织召开文化自信“主题班会”、责任担当“故事会”和媒介素养“培训会”,讲好爱国主义精神“必修课”、制度自信政治“理论课”和疫情防控知识普及课,筑起抗击疫情的精神屏障。

目前,学校已开设线上教学理论课程630余门、教学课堂2300多个,常规的讲台教学深度融入课程思政后变成了各种“花式”在线教学,1005名教师和近20000名学生参与其中,学校建设的“中国文化概况”“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地球科学概论”“大学物理”等20门视频在线开放课程陆续为全国500余所高校近6万名学生提供学习服务,彰显了学校在抗击疫情中深化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使命的担当与作为。

时时皆育人之时

“学校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抓住防疫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特征,将立德与求知结合起来,积极回应时代、回应青年人诉求,将思政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校长孙占学介绍。

疫情初期,由于咳嗽、低烧等症状,大四学生小宇(化名)在医院隔离观察后陷入了焦虑。“症状和新冠肺炎相似,小宇一度陷入了恐慌。”心理咨询中心吕洲超老师说。了解到小宇的一系列担忧后,吕洲超对他进行了心理疏导,“心理保健员每天都会与他聊天,通过防疫知识科普、减少负面消息摄入、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对他的焦虑症状进行缓解”。小宇最终确诊为支气管炎,解除了隔离期,也走出了内心的“阴霾”。

像小宇这样因为对新冠肺炎所知甚少,陷入恐慌和疑虑情绪的师生不在少数。学校率先启动心理支持热线,为学校师生乃至全省受疫情影响的心理高危人群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同时,学校自制科普短视频《远离新冠肺炎,做好这3件事就够了》、防疫慕课等,利用新闻网、官微、官博、抖音等线上平台多渠道发布,从专业角度分析、回应、解答师生的理论期待和疑惑,在学科前沿认清事物发展规律,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二者合一。

学校通过带领师生见证中国速度、中国效率,宣讲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点燃了师生凝心聚力、共克时艰的蓬勃激情。在学校的号召下,全校大学生主动向所在社区(村)报到,300余名返乡大学生变身战“疫”先锋队,第一时间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分别在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5个地市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在地方疫情防控工作迸发青春正能量。

“学校在疫情防控不同阶段,努力找准思政工作着力点,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最终形成青年学生坚定的信心、信念、信仰。”校党委副书记刘紫春认为。

处处皆育人之地

“学生聚集到哪里,我们就把工作阵地建在哪里”。东华理工大学持续深化“课程、科研、实践、网络、文化、心理、资助、组织、管理服务”十大育人体系,在疫情防控中全方位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寒冬送暖,学校第一时间向在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专项慰问金、给留校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向家中未安装宽带的困难学生发放“网课流量补助”、为直系亲属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的困难学生发放慰问金、向困难学子发放春季国家助学金……学校精准把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求,扎实做好防疫期间的资助工作,发放疫情专项金和春季国家助学金共847.95万元,引导和鼓励受助学生学习“最美逆行者”,用自身行动同声抗“疫”,构建起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

让师生大呼暖心的举措还有很多。学校开启“空中招聘”,积极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及时发布岗位信息,结合抗“疫”中的感人事迹,鼓励学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为解决大家的“头”等大事,学工处、国际交流学院共同邀请塞拉利昂籍留学生大卫为留校学生爱心义剪。在大卫的娴熟技术下,留校学生们的头发被修整得干净利落,面容焕然一新。2018级网络工程专业留校生陶智威说,“理发过程简单,但在患难之际,中外学生守望相助的真挚情谊让我感到十分温暖,也加深了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疫情是最鲜活的育人教材,也是‘三全育人’的一次练兵”,柳和生说,东华理工大学与社会同步合拍,在化“疫情危机”为“思政契机”的过程中激发出全校上下立德树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记者 徐光明 通讯员 朱天星 贺明银)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化“疫情危机”为“思政契机”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