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沈阳城市学院把劳动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

坐落在沈阳城市南部的沈阳城市学院,2014年被网友评为“中国最美大学”。优美的自然风光加上学生的精心呵护,令这所学校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市民们常把这所学校当成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优美的校园环境得益于在校大学生的精心维护。据介绍,该校近50%的校园面积均由学生负责管理,学生每年参与公益劳动课时约10万小时。不仅治愈了学生的“懒”,还锻造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沈阳城市学院在2009年建校之初曾做过一次调查,发现劳动观念和劳动实践在学生群体中被边缘化。大学生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能力欠缺;有的吃不起苦、受不起累,不知创业艰难、缺乏创业能力;有的看不起体力劳动者、随意浪费,等等。

针对调查结果,沈阳城市学院决定,通过设置劳动课,扎实开展劳动教育,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劳动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涵育师生品行。院长徐伟浩坚定地认为,“设置劳动课,就是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劳动中,把部分参与变为全体参与,提高整体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经验。”

当年,沈阳城市学院制定并开始实施学生校园公益劳动制度,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了1学分的劳动教育课程。规定每名学生在校期间要集中参加1周的校园公益劳动,负责参与校园环境维护和卫生管理工作。学校在教学楼、学生社区、体育馆、图书馆等公共区域设立公益劳动岗位,安排学生负责校园美化、校舍净化、场馆亮化等维护管理工作。

学校同时制定了《公益劳动实施方案》,成立劳动与社会实践部,统筹劳动课的组织与实施。每学期,各班公益劳动时间排入教学日程表,劳动与社会实践部会同各学院共同对参加公益劳动的学生进行指导与考核。

学校还专门设置公益劳动指导课,在明确公益劳动岗位要求、掌握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的同时,围绕劳动的起源、劳动的价值、劳动的精神以及劳动节、劳模事迹等内容,向学生讲授劳动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帮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亲身体验“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使学生通过劳动教育真正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

与此同时,学校把职业精神与课程体系高度融合,运用多元化的专业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例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全方位、全过程参与教学酒店的管理服务工作,五星级的卫生标准完全由学生动手打造,学生毕业前都要有超过700个小时的专业劳动实践。近年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受到诸多国际五星级酒店的认可,近半数毕业生已成长为酒店行业的中高级管理人才

劳动教育成就社会责任

在院长徐伟浩看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劳模精神具有示范、激励、导向、调整、自律和矫正等多种功能,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多年来,沈阳城市学院坚持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最美奋斗者报告会”等活动,邀请“当代雷锋”郭明义、“时代楷模”曲建武、“最美退役军人”徐文涛等先进典型人物走进校园,让大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感受劳模精神、聆听劳模故事、分享工匠情怀。

学院注重创新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努力对接社会,把劳动教育与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公民意识、服务意识、环境意识联系起来,通过公益劳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品行习惯、生活技能、交往艺术和团队精神

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学校有多名在校大学生、毕业生应征入伍、参加西部服务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计划等,学生参加义务献血500多人次。黄琪瑄同学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刘欣宇等同学获得“辽宁省三好学生”“沈阳市五四奖章”。学校实行党日、团日活动与班会相结合,覆盖在校全体学生。2017届毕业生共有2400余名,其中90%以上在大学期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开展以社会调查、勤工俭学为主题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是沈阳城市学院的传统。以参观访问、志愿服务为主题的“五一”和“十一”社会实践活动,以专业实习、课程实习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创新创业、社团活动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等等,不断引领大学生们亲身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用双脚丈量祖国的土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认知,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记者 刘玉 通讯员 张红太)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沈阳城市学院把劳动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
分享到: 更多 (0)
'); })();